關於鏡報

讓青年人關心社會 勇於承擔

 十八世紀中後期,英國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現代意義上的企業也隨之產生。然而,彼時的企業一般都是「搾取工人血汗」的代名詞,與承擔環保、改善工人工作環境等社會責任沒有絲毫聯繫。二十世紀90年代初期,美國勞工及人權組織針對成衣業和製鞋業發動「反血汗工廠運動」,企業社會責任才逐漸為公眾及各類企業熟知和認可。

事實上,隨着時代的發展,推動社會進步的中堅力量──企業,應將承擔社會責任作為必備的企業目標之一。

然而,至今為止,企業社會責任並沒有單一定義,根據二十一世紀先進國家企業的管治模式,每家企業須按業務發展而制訂適合自己的定義。但從一般性而言,企業社會責任包括股東承擔、顧客承諾、關愛員工、社會聯繫、環境保護和領袖能力。其中,領袖能力是位於企業應承擔的社會責任的金字塔的頂端。

本期文章專訪了香港「青年領袖培訓獎勵計劃」的項目總監──AIA香港首席市場總監李滿能先生,請他介紹香港「青年領袖培訓獎勵計劃」的成果,並分享AIA企業社會責任的做法和經驗。

16年來碩果纍纍

問:請您簡要介紹一下「青年領袖培訓獎勵計劃」創辦的初衷和它的發展歷史。

答:為社會培養青年領袖是AIA承擔的諸多企業社會責任中的一個重要方面。正如我們的願景:成為亞太區提供人壽保險產品及服務的卓越企業。所謂卓越就一定要為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們當時就在思索,怎樣才能為社會作出持久的、可持續的努力。此時,AIA一貫宣導的成功要訣之一──員工及管理層的質素給予我們靈感。在AIA,建立領導優勢,充實管理層隊伍,提升員工素質,制定晉升及培訓制度都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事實證明,這些是AIA獲得長足發展的不竭動力。於是,造就「青年領袖培訓獎勵計劃」的誕生。自1996年創立以來,「青年領袖培訓獎勵計劃」每年舉辦一次,至今已經舉辦14屆。截到2010年,已經有超過360名青年領袖並幫助他們發展他們的領導才能。每年,我們均邀請各界知名領袖分享個人的成功經驗及心得,而且亦會安排參與的未來領袖走出教室,配合外展訓練,並且到其他國家及國內實地考察。我們希望透過全面的訓練活動,啟發及培育香港青少年的潛能,開闊他們的視野,讓他們發揮不同的技能。更為重要的是,我們通過這個培訓計劃鼓勵這些優秀的青年領袖在今後的人生歷程中貢獻社會。

問:這個計劃主要是哪些人群參與呢?有沒有名額的限制?

答:「青年領袖培訓獎勵計劃」參與學員主要是在本港7所大學中攻讀學士學位課程的全日制學生。友邦慈善基金每年將於每所大學分別挑選最多5名學生參加。我們每年都接到數百份的學生申請,入選的青年學生可謂是「過五關、斬六將」精英中的精英。因此,他們也頗為珍惜培訓機會,認真學習,培養和鍛煉自己的領導才能和其他相關素質。可以說,這一計劃在香港的大學中幾乎是人人知曉。

問:每年的培訓計劃主題都是不一樣的嗎?今年的主題是甚麼?進展如何?

答:是的。我們每年都會制定一個主題。比如2003年的主題是「自我提升 精益求精」。今年的主題則是「突破自我 挑戰未來」。28位來自本地6所大學的精英被挑選成為本屆青年領袖。這次培訓計劃是今年6月開始的,已進行了多項訓練,包括迎新營、「名人講場」及外展訓練。其中,「名人講場」我們邀請了前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馬時亨教授為學員主講。馬教授和青年領袖們分享自己的故事和領會以及對成功領袖的看法,更勉勵青年領袖要勇於追求夢想,向未來進發。8月,我們安排這些青年領袖前往廣州開展了5天的研習之旅,讓他們充分體驗當地的生活文化,帶領他們探訪當地兒童福利院,引領他們參與、參觀、了解當地社區,積極回饋社會。在5天研習之旅中,我們友邦保險中國有限公司廣東分公司的副總經理高漢強先生為讓青年領袖深入了解公司的歷史和發展,親自講解廣東保險業的發展情況、市場分析、人才培訓和企業社會責任。此外,我們還在香港舉辦了另一場「名人講場」,主講人為太古可口可樂香港有限公司總經理衛能智先生(Mr. Lance Wright),他為學員分享了個人的領導經驗及心得。

學員心聲──關心社會,勇於承擔

問:您在參與這項計劃時,學員在接受培訓後,他們都有些甚麼樣的得?

答:學員的想法都是非常積極正面的,讓我非常驚喜的是,他們基本都認同領袖一定要關心社會,勇於承擔。如學員黃兆謙在聽完「名人講場」馬時亨教授的課之後說,「雖然馬時亨教授身為一個知名的傑出領袖,不過他為人毫無架子,對服務香港社會充滿熱誠。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對領袖的看法,他認為一個成功的領袖需要具備親和力,這樣才可以感染他人;同時,領袖亦需具有責任感,對家庭、工作及社會要有承擔的勇氣。」 

來自香港中文大學的張慧盈同學在廣州聽完友邦保險中國有限公司廣東分公司的副總經理高漢強先生的演講後表示:「今次探訪讓我了解到國內企業的運作模式和文化生態。其次,高總的分享精闢獨到,他演講中的一席話更令我記憶猶新:『保險是一個很有愛心的行業,是為了給在世的人一份安心的保障。』這句話令我對保險有一個重新的看法:世事無常,保險正是為所愛的人作出一個長遠的承諾,令他們往後的生活能夠有足夠的保障。」

在廣州經歷了商業生態和社會觀感的衝擊,平日困在象牙塔的青年領袖們,明白到一名成功的領袖不可只懂在辦公室內運籌帷幄,香港科技大學的黃永康同學表示:「短短五天的交流團,除了給予我機會體驗廣州的文化外,更令我對內地的情況有更深入的了解。現今全球一體化,特別是內地與香港的合作日益頻繁,香港無可避免地會受到內地的影響。作為一個未來領袖,更要擴闊視野,了解不同地方的文化,隨時應付未來的挑戰!」

相信這些學員能通過這種培訓獲得實質的進步,為以後事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問:AIA除了開展這項培訓計劃外,還有其他的類似計劃嗎?

答:友邦慈善基金還成立了友邦慈善基金獎學金,自1995年設立以來,惠及超過250名港澳兩地的大學生,以表揚他們優異的學業成績及積極服務社會的精神。除了教育範疇外,友邦慈善基金還全力支持醫療、體育運動及社區活動的項目。在醫療方面,AIA香港已經連續10年全力支持「無國界醫生野外定向」,推動業務代表、員工、青年領袖、其家人及朋友參與這項善舉,幫助全球更多有需要的人士獲得醫療援助。「無國界醫生野外定向2011」已於4月3日假離島坪洲舉行,參賽人數更打破歷屆紀錄,共吸引約2,500位健兒踴躍參加籌款。AIA香港於今年賽事中更連番報捷,連續捧走多個大獎,充分展現團結同心為公益的力量。

*「AIA香港」、「AIA」、「友邦」或「友邦香港」是指美國友邦保險 (百慕達) 有限公司 (於百慕達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樹立「以生命影響生命」的價值觀

專訪第一屆傑出企業社會責任獎評委陳茂波

香港立法會會計界議員陳茂波稱,自己從小到大都受到很多熱心人士的幫忙,在施與受的過程中體會到助人自助的可貴,這讓他樹立起「以生命影響生命」身體力行的價值觀。在他不斷地參與公益事務的過程中,實踐人生的真諦。他認為,此次評選活動具有標桿性的意義,獲獎的企業可對企業自身起鼓勵的作用,「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陳茂波在會計界縱橫30多年,現為業務國際化的國富浩華(香港)會計師事務所主席,身兼立法會議員(會計界),事業成就有目共睹。沒有顯赫家族背景,亦非四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出身的陳茂波,在出任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ACCA)香港分會會長及香港會計師公會(HKICPA)會長期間仍深受業界認同。是次的訪談令記者進一步認識到他不只事業成就斐然,而且還在會計、經濟及政治等領域積極參與、無私地奉獻自己力量。

「僕人領袖」為香港服務

會計師經常對數字幹活,少不免給人嚴肅的感覺,但陳茂波卻給記者留下了親切的印象。2006年,陳茂波在當選香港會計師公會會長時稱自己願成為「僕人領袖」,他矢志不僅要為會員服務,也要為香港服務。陳茂波說,「我是在獅子山下長大的,自己從小到大都受到很多熱心人士的幫忙,這使他心中存有一份使命感──『回饋社會』。」他指出,自己年幼時獲國際培幼會資助,在施與受的過程中體會到助人自助的可貴,這讓他樹立起「以生命影響生命」身體力行的價值觀。另外,基督徒的信仰更使他堅定助人的決心。他在不斷地參與公益事務的過程中,實踐人生的真諦。

外界讚揚陳茂波的善心好比撒播的種子一樣,他的愛心種子早已開花結果,福澤人群,他卻謙稱自己只是以另一種方式去回饋社會。陳茂波指年青時因家貧窮,只能以自己的專業知識去貢獻社會。最初他只是做些教書、義務核數以及設立會計制度的工作,後來漸漸地他以業界為起步點。當年,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ACCA)香港分會每年都會舉辦周年餐舞會,他擔任會長期間,建議將這些籌辦費用用作舉辦慈善活動,喚起更多人的愛心,將會更有意義。於是,他推動公會舉行「人力車大賽」慈善同樂日,他自己公司亦有組隊參加,出錢出力。此項在中環商業中心區舉行的一年一度慈善同樂活動,至今已舉辦逾10年,籌款數目超過1000萬元,更成為其他會計師公會仿傚的對象。

此外,近年陳茂波更積極參與「突破」及「明愛」的社會服務,並致力協辦「極地博物館基金」推動環保。

陳茂波強調,不要用金錢來衡量個人的成功。記者追問:「香港被指為以金錢掛帥的社會,那你認為快樂與財富是否有必然關係?」陳茂波笑回答,「我同意這兩者有點關聯,舉例說我認為年青人必須先為自己建立經濟基礎,才能有追求和實現理想的自由。」

促成與市民溝通的橋樑

陳茂波坦言進入立法會當會計界議員並不是從小的志願,也可說是一種緣份。他憶述,回歸後數年他與其他業界等人士到內地及海外推廣香港會計的專業服務時,觸動他明白到要收事半功倍之效先要把社會基礎打好,所以他希望藉加入立法會廣闊的平台發揮作用。他提及,自己最初抱一腔熱誠於2004年參與立法會選舉,但因為當時會計界出身的他並不深諳政治生態而落敗,經過數年檢討和探索,他對社會的政治生態的認識亦加深了許多,加上全心全意地投入競選工作,終於2008年成功當選立法會會計界議員。

為社會制定長遠的規劃

陳茂波自言自己是政治新丁,在加入立法會工作的三年期間,他刻意加入福利事務委員會,希望能藉此成為工商專業界與基層市民溝通的橋樑。明年3月香港將選出新特首,他認為新特首除了要具備王光亞主任提出三個愛國愛港的條件外,還要了解民生訴求。他指出,香港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尚未能得到根本解決,面對貧窮問題,特區政府應以決心及政治意志來處理。所以,他認為新特首除了要深入了解民生問題外,還要有領袖的氣魄和承擔為社會制定長遠的規劃。他進一步指出,香港有充足的財力去逐步推行社會各種制度,政府應積極地扮演前瞻規劃和引導的角色去推動產業調整,香港才能取得長足的發展。


談及香港未來經濟的發展,陳茂波認為現時歐美經濟不穩,無疑會拖慢內地的經濟,乃至香港也將受到影響。不過,整體而言,他對香港未來的政治和經濟發展仍持樂觀態度。

評選具有標桿性的意義

陳茂波指出,近年「企業管治」的話題越來越多,踏入二十一世紀,企業須注重三個P:Profit(利潤)、People(人──股東、員工、顧客)、Planet(地球──愛護地球,為下一代建立理想的環境)。陳茂波認為企業應做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領導者若能關愛員工,同樣地也會受到員工的尊重。陳茂波表示,鏡報主辦第一屆傑出社會責任獎評選具有標桿性的意義。他特別提到,鏡報定出的「環境保護」評選範疇在當今的社會已是勢在必行,比如應對氣候變化戰略和發展低碳經濟思路就已納入內地「十二五」規劃中。陳茂波認為,獲獎的企業可對企業自身起鼓勵的作用,「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同時,獲獎企業也具有楷模作用,可冠以良心企業家的美譽,成為其他企業借鑒的榜樣。

在最後訪談中,陳茂波向記者表白自己成功的看法:「在我的人生字典,成功的定義,不是公司盈利進賬多少、自己財富有多豐厚、社會地位有多高、公司規模有多大,而是在工作的職場裡,可以對社會、對別人的生命,能有多少正面的影響,在人與人之間,能否造就他人,助人自助,活出生命的火花。」為此,他每天會做些有意義的「小事」來幫助他人,令世界變得更加美好。記者笑回答:「若要以會計原理來審計您這些『小事』賬目,那利潤必然是八個字『回饋社會,福澤人群』!」

 

把企業社會責任當成正劇

訪橫店集團創始人徐文榮

徐文榮有一句名言:「多辦企業多賺錢,多賺錢多為人民做好事。」這句話像他的外貌般樸素,但從企業社會責任運動的理論來看,它卻包含深層的哲理。徐文榮強調,放在第一位的東西是「為人民服務,為群眾,為社會做好事。」這正是企業社會責任運動的基本思想和準則。

「致富思源,富而思進」。這是當年國家主席江澤民在基層考察時對先富者提出的期望,沒想到,此話卻引起了當時一位農民企業家的無窮思考。他意識到面對新世紀的來臨,怎樣把橫店集團在沒有山、沒有水的橫店發展起來?而且怎樣才可發展得更快?他就是橫店集團創始人徐文榮,一位對理想王國的思考、探索和實踐沒有一刻停止過的農民企業家。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湧現了一大批傑出的企業家,他們鑄就了令世人仰慕的輝煌,徐文榮便是當中的一員,也是比較鮮明的一個。徐文榮同許多有成就的企業家一樣,看重的是現在,但想得更多的是未來。他認為,「每一個企業家的成長歷程都是一部活史書,每一個企業家的創業經歷都是一部悲喜交集的正劇。」

雞蛋理論:造就今天橫店繁榮

橫店,浙江中部一個小鎮,距杭州僅180公里。到過橫店的人都會發現,在上世紀70年代這地方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偏遠小鎮。如今它搖身一變,由一個小繅絲廠變成一個擁有上千家企業的群落,而且更由一個偏僻的山村變成了一座現代化的城鎮。這全憑徐文榮將辦廠與造城與塑人的理念緊密結合,才造就了今天的橫店。

徐文榮以「雞蛋理論」來形容他的生意經:辦廠就好比養雞,雞養大了下蛋,蛋下來不捨得吃,再孵小雞,這樣雞才能越養越多。作為橫店絲廠孵出的第一隻小雞,橫店針織廠1979年1月正式投產。由於產品適銷對路,很快由20台機器擴大到120台。不久,橫店又孵出一隻大雞,它就是當今首屈一指的橫店東磁有限公司,它在90年代初為橫店贏得了世界磁都的美譽。今天的橫店已是世界最大的磁性材料生產和出口基地,橫店集團為世界提供包括硬磁、軟磁、塑磁和稀土磁等主要磁性材料產品;而主要用於高級影音器材的高檔系列磁鋼更是供不應求。「世界磁都在中國,中國磁都在橫店」,這話當時響徹神州大地,它充分體現了橫店磁材具有世界磁材的最高水平。

提起橫店,最具標誌性的就是橫店影視城。1996年,為支持著名導演謝晉拍攝迎香港回歸的影片《鴉片戰爭》,徐文榮果斷決策,投資建起了「19世紀廣州街」外景基地,首創了企業界與影視界聯姻的先河。接,他又巧妙地把影視拍攝同發展旅遊嫁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橫店影視文化旅遊產業。目前,橫店已建成了廣州街、香港街、清明上河圖、武打片場、古戰場等28個影視拍攝基地和15座國內規模最大的攝影棚。美國《世界日報》、日本《朝日新聞》稱橫店影視城為「東方影視城」,美國《好萊塢報道》稱之為「中國的好萊塢」。至今,已近20000部集影視劇在橫店拍攝完成。2003年被國家廣電總局批准為中國唯一的國家級影視產業發展基地──浙江橫店影視產業實驗區。徐文榮稱,「我要將『中國好萊塢』走出國門,讓演員感覺來到橫店拍戲就像回家一樣的親切。」

橫店模式:企業社會責任典範

在別人的眼中,徐文榮不僅是一名傑出的社會企業家,他還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強烈的事業心,走出了一條具有橫店特色的發展之路。他所創造的社團經濟,被經濟理論界概括為「橫店式共有制」、「市場型公有制」,更被稱之為「中國農民實現小康之路」。可以說,橫店集團在中國的民營企業中,拉開了企業社會責任運動的序幕。它明確地把社會共同體的利益作為自己的最終目的,自覺地承擔起社會責任。橫店集團以「共創、共有、共富、共享」為宗旨,全面體現了企業社會責任的目標與要求。當中表現在橫店集團用「共有」作為企業責任運動的制度保障;以「共創」作為提供實現「共富、共享」,也就是社會責任的經濟條件與戰略措施。因此,橫店模式實際就是企業社會責任運動的模式,「橫店之路」就是在中國探索和開闢企業社會責任運動的道路。

橫店模式之所以成為企業社會責任運動的典範,這是因為以徐文榮為首的橫店企業家與全體員工一直以來堅持不懈地開展企業社會責任運動的豐碩成果。自稱為「農民企業家」的他表示,他要做農業社會、農民社會利益的代表,把農業社會、農民社會盡快改造成工業社會、信息社會與城市社會、市民社會。他稱自己有一句名言:「多辦企業多賺錢,多賺錢多為人民做好事。」這句話像徐文榮外貌般的樸素,但從企業社會責任運動的理論來看,它卻包含深層的哲理。徐文榮強調,「我只是把賺錢作為『工具』,是第二的『東西』。而我放在第一位的東西是「為人民服務,為群眾,為社會做好事。」這正是企業社會責任運動的基本思想和準則。

回報社會:與社會共同提高

被問及如何作為一個能主動承擔起社會責任的集團?徐文榮坦言,要把企業社會責任當成正劇,真正進入角色。但能真正做到這層面也可謂殊不容易。首先他由始至終以「回報社會」為己任,把發展社會事業作為整體結構的一部份,通過城鎮建設,美化生活環境,改變山村面貌,提高企業聲譽,達致創造社會效益。他曾先後投入巨資興建街道、橋樑、醫院、學校、圖書館等公共設施以及大批廠房、辦公樓、住宅、旅遊景點等,乃至形形色色的日常家庭電器亦早已進入尋常百姓家。他還建立起養老、醫療、教育、特困補助等各種基金保險,形成了企業與社區同步發展的格局。徐文榮強調,「花本錢提高人的素質是值得也是必要的」。他提到自己的理念是想提高橫店人的文化水平。近年,他所規劃興建的托老服務項目,目的就是實現對人生進行全過程的管理服務工程。「我們要使廣大鄉親過上生有所托、少有所學、成有所為、老有所養的現代文明生活。」

徐文榮的工作業績和無私奉獻精神亦得到了社會的肯定。他是八屆全國人大代表,是高級經濟師、高級政工師,北京大學客座教授、中共中央黨校「三農」問題特邀研究員、上海復旦大學特邀研究員、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首席研究員,並先後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企業家、全國優秀鄉鎮企業家、全國農業勞動模範、中國經營大師、中國企業技術經濟大師、中國改革風雲人物、中國民營企業家十大傑出創新新聞人物、中國鄉鎮企業十大新聞人物第一名、中國當代慈善企業家、「跨世紀」人才第一名、新時代中國改革之星——最具改革理念的中國農村改革人物、新世紀中國改革人物、中國「雙優」民營企業家、澳門國際人才之星、中國民營企業自主創新優秀企業家、中國十大紅色旅遊人物、全球華商富豪500強、全球華商領袖、全球華商科技領袖。在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獲得中國企業改革紀念章、全國優秀鄉鎮企業家終身成就獎、改革開放30周年十大農民創造風雲人物、中國十大惠農人物、中國最受尊敬的企業家60人等稱譽。2006年以徐文榮為原型的電視劇《農民代表》在中央一套黃金時間播出並獲中國電視牡丹獎、長篇電視劇一等獎,2007年入選阿根廷國家電影音像藝術局拍攝的《天涯盡處的中國人》紀錄片。

除此之外,徐文榮還行善為樂,積極參與社會的募捐運動。2008年四川汶川的一場大地震,造成巨大傷亡和財產損失。為幫助災區人民早日重建家園,徐文榮不但親力親為,鼎力援助,而且還呼籲大家為災區捐款,奉獻愛心。

二十一世紀伊始,《福布斯》雜誌2000年中國50首富排行榜的名單裏,赫然跳出了徐文榮的名字。在徐文榮心目中財富並不是最重要的東西,相反他只有一個平凡的心願──「與中國人聯繫在一起,特別是與中國農民聯繫在一起,共創、共有、共富、共享。」  

創造全球企業社會責任平衡的營商環境

沈運龍發表《亞洲珠寶行業企業社會責任及持續性》演講

背景介紹:《企業社會責任專題討論會》由聯合國訓練研究所(United Nations Institute for Training and Research,UNITAR)和國際珠寶聯盟(The World Jewellery Confederation,CIBJO)合作舉辦,並由國際珠寶聯盟贊助。  

國際珠寶聯盟主席蓋特納.卡法雷利(Dr Gaetano Cavalieri)、聯合國訓練研究所執行董事卡洛斯.羅珀思(Dr Carlos Lopes)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鍾山先生出席本次活動。聯合國訓練研究所(UNITAR)邀請了中國政府高層、聯合國官員、商務代表、世界公認的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和千禧年發展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MDGs)專家小組前來參加會議,分享他們關於企業社會責任制度如何對可持續性發展作出貢獻以及如何取得千禧年發展目標的看法及經驗。 2010年9月21日,國際珠寶聯盟(CIBJO)和聯合國訓練研究所(UNITAR)在上海世博會聯合國館召開《企業社會責任專題討論會》。在一連串國際級講者以不同觀點審視企業社會責任這當今備受關注的議題後,香港珠寶製造業廠商會(HKJMA)顧問沈運龍先生(Mr Aaron Shum)作為亞洲珠寶業內代表,就《企業社會責任(CSR)與千禧年發展目標(MDGs)》發表《亞洲珠寶行業企業社會責任及持續性》演講。 以下輯錄沈運龍先生當日的講稿,讓讀者可以分享和更了解這將可能影響全球珠寶商品鏈裡企業怎樣面對社會責任這重大課題。

2001年,中國珠寶業從業人員已達300萬人。隨珠寶業這10年間蓬勃發展,更給社會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相對其他西方國家代表的發言,沈運龍先生以亞洲觀點分析製造業代工生產商於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時,所面對的實際困難。

珠寶業提供大量就業機會

首先,沈運龍先生指出亞洲蓬勃發展的珠寶產業帶動珠寶人力的逼切需求。由於珠寶業是勞動密集型行業,為社會發展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在中國,珠寶企業為缺乏技能的農村青年提供就業機會,使他們脫離農村貧困。工人進入珠寶企業後,更獲得在職培訓及受到中國勞動法的全面保護。珠寶業是講求工藝和美感的行業,有其行業的特殊性,珠寶鑲嵌及起板等工藝都要慢慢累積經驗和技術,故此完成培訓的工人是珠寶企業愛護的財產。熟練的珠寶技術工人的工資和待遇遠遠高於大多數其它製造業。

以較廣闊的觀點來看企業社會責任

然而,中國製造業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成本往往被忽略。在企業的會計準則中,公司的損益表一般只以生產及營運支出來計算企業的運作成本。這個觀點已被認為狹隘和過時。現代較廣闊的觀點會將企業社會責任的成本納入公司的損益範圍。目前,珠寶製造業承擔的額外企業社會責任成本包括:(一)改善工人的工作及生活情況;(二)提供令人滿意的產品及誠實的服務;(三)改善生態環境,減低排放及減低污染;(四)積極參與公眾及社會事務。在中國,內地珠寶生產企業已理解到完善的企業社會責任計劃,已成為企業可持續發展計劃的一部份,是未來發展的方向。但是,現時中國製造業獨力承擔所有執行企業社會責任的高額成本,負擔十分沉重。

微利年代:生產商的利潤愈來愈低 在環球營商的模式下,處在全球商品鏈(Global Commodity Chain)上核心環節的海外買家取得了大部份行銷利潤,卻把承擔社會責任的成本,轉嫁給只取得低微利潤的產品生產商,這是非常不公平的。跨國公司和海外買家對供應商履行社會企業責任的要求愈來愈高。但是,這些公司卻不願意多付出一點工錢予生產商來應付執行企業社會責任的支出或成本。沈運龍先生指出社會企業責任不是一個單獨的行為,而是全球商品鏈包括製造商、供應商、採購商和品牌商共同的責任。中國代工生產商處於弱勢端,本來利潤就非常低。若要負擔執行企業社會責任的高額成本,不只失去僅有的價格優勢,企業更難以生存。尤其是2008年的金融海嘯,國內許多代工生產商都無法生存。

富士康工人自殺事件便是在不平衡的全球營商模式下造成的悲劇。富士康是中國最大的製造業企業之一,客戶包括蘋果、聯想、宏基等全球電腦巨頭。今年內已發生超過10名員工墮樓自殺事件。梳理整個iPad的產業鏈盈利情況,不難發現代工廠商們要如何盡力節約成本,才能取得生存空間。據美國市場研究公司isuppli表示,容量為32GB具3G功能iPad售價為729美元,生產成本為287美元。蘋果僅支付中國組裝費每台11.2美元。目前,跨國公司對中國企業產品的交貨期愈來愈短,價格愈來愈低。勞動密集型的行業為了爭取訂單,出現惡性價格競爭,相互壓價。中國代工生產商的利潤愈來愈低,沒有利潤空間和資金承擔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額外成本。最終的受害者必然是工人。富士康自殺事件提醒我們在美國科技公司要求低廉生產成本背後,中國工人付出的人命代價。這是非常值得關注的事情,假若我們不能盡快改善目前情況,最終也會像《血鑽》一樣要付出沉重的人命代價。

沈運龍先生引述中國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朱鎔基於1999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發表演講時,表示他在1987年擔任中國的國家經濟委員會的常務副主任的時候,調查了出口到美國的運動鞋,Nike、Addidas、Reebok等,發現每雙運動鞋子的出廠價20美元,在美國的零售價120美元,而中國工人只得到2美元。朱鎔基總理明確指出中國工人是以超低的工資替跨國公司生產。10年過去了,中國工人的情況沒有多大的改善。

2010年9月中國總理溫家寶到訪紐約,指出根據加州大學一項研究,一台有451個零件的iPod,美國零售價299美元,美國本土企業和工人獲得了最多的163美元附加值,中國只獲4美元加工費。

企業社會責任的兩大發展方向

沈運龍先生在討論會上,總結和建議在全球營商模式下的企業社會責任發展方向:

(一)沈運龍先生為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提出嶄新的思維,認為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準則是Cost Sharing Responsibility。首要是創造公平的營商環境,商品鏈上下游各企業共同按利潤比例,合理分擔企業社會責任成本。只有在這個現實及公平合理的基礎下,企業社會責任才能真正實施,工人才能受惠,而不只是冠冕堂皇的宣傳工具。

(二)國際珠寶聯盟(CIBJO)應制定行業的企業社會責任最佳實踐操作手冊。這樣才能以公平合理的形式發展珠寶業,並為企業社會責任奠下最佳實踐模式,讓其他產業效法,為全球工人及發展中國家爭取更美好的生活。

 

公益給予我一種無形的力量

評委陳有慶

【中國僑聯副主席陳有慶博士將絕大部份精力用於社會活動和社會公益事業,因為參與公益給予他一種無形的力量,不僅增強了他作為企業家的使命感,還使他很享受付出和給予的過程。他稱,參選企業在參加是次評選後,可以很好地總結成功之處,結合主流社會的新要求,作出新奉獻和落實新責任。】陳有慶是全球知名的潮籍金融巨子。作為泰國華裔巨富陳弼臣的兒子、亞洲金融集團的掌舵者,陳有慶除了以商業智慧書寫了華人金融界的傳奇外,他更將絕大部份精力用於社會活動和社會公益事業。他強調:「參與公益給予我一種無形的力量」。是次鏡報特邀陳有慶擔任鏡報舉辦的第一屆傑出社會責任獎顧問委員。說起企業社會責任的意義,他見解精闢,談興甚濃。

企業誠信是責任的展現

在與陳有慶先生的訪談中,他給記者的感覺是和藹可親。作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陳有慶向記者提到,現時自己已逾古稀之年,把健康放在首位。「在公益事業方面,希望盡我的力量做些事情。」陳有慶是第三代泰國華僑,其父陳弼臣系東南亞最大商業銀行──泰國盤谷的創始人。人們談起陳有慶,話題離不開他那聲名顯赫的金融世家,而在更多人的眼中,陳氏家族能夠持續興旺的主要原因是其家業傳承有道。數十年來,陳有慶始終堅持「誠信」的企業核心價值觀,同時將大量寶貴的時間和精力花在香港和國家公共事務上,身體力行回饋社會,樹立企業家榜樣。談及他如何形成奉獻社會的理念時,他說,「回想起來,我將畢生大部份精力投放在社會活動上,可以說是受到兩方面的影響──先父的薰陶和港人愛心的感觸。」陳有慶強調,「父親的熱心助人榜樣是一種很好的社會服務精神與行為,是一種責任的展現,對我影響很大,促成我對僑務工作的承擔,成為我多年來為僑服務的動力。」陳有慶感觸地稱,香港一直是他最感念的地方。因為這不僅是他的家,而且還有的是香港人的愛心。雖然很多香港市民並不富有,但大家對貧苦弱勢社群、對有需要的社區或個體,都有一種特別關愛的情懷。陳有慶指出,「這已經是香港的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種傳統和一種文化。生活在這樣一種氛圍之中的企業家,只要有能力,就有義務和責任將這種關愛文化發揚光大。」

享受付出和給予的過程

陳有慶提到,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可概括為三大方面。首先是在營商的同時,積極參與社會服務。我自己是多個社團組織的發起人、創會會長、永遠榮譽會長等,曾是第七至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基本法諮詢委員會顧問、香港數間大學的顧問或基金會成員,現在還擔任中國僑聯的副主席;大兒子曾任深圳市政協委員;小兒子更被稱為「公職王」,當過立法會議員、行政會議議員,現在是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還身兼政府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古物諮詢委員會主席等等。其次是積極參加社會慈善和公益事業。陳有慶滿足地說:「雖然工作很多,但想到自己難得的時間和精力是用於社會、服務所需要的群體,不僅增強了作為企業家的使命感,我還很享受當中一種付出和給予的過程。」最近,陳有慶榮獲香港大學頒授名譽大學院士銜,以表彰他對社會作出的重大貢獻。他謙稱,「我能夠在教育方面盡一分力,還能得到香港大學頒授名譽大學院士銜,是很大的榮幸。」他續稱,通過長期服務社會,「興學強國」已在他腦海中形成了很強的理念。「當某個地方大部份人有了知識,社會就會變得文明進步,國家就會強大,民眾就享受安居樂業,所以我一直都關注教育環境和培養年青人崇尚文化的品德。」

落實社會責任勢在必行

談到企業的社會責任,陳有慶指出,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企業社會責任已經不是一個新名詞。落實企業社會責任勢在必行,呼喚企業社會責任的聲音和力量來自各個方面,目標和期望亦越來越高。他認為,一般來說,當個人或公司做一些善事或公益事務,通常就被理解為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但這種觀念隨着社會進步,正在逐步擴大和昇華。陳有慶談及鏡報主辦第一屆傑出企業社會責任獎評選所列出的「股東承擔」、「顧客承諾」、「員工關愛」、「社會聯繫」、「環境保護」、「領導能力」六大範疇時,他給予鏡報很多寶貴的意見。他認為,社會企業的主要工作是將辦好企業作為促進社會繁榮進步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不可離開社會的持續發展。陳有慶讚譽鏡報主辦傑出企業社會責任獎的評選活動。他說,作為一本雜誌或媒體,鏡報注重這樣的議題,並透過評選活動,將當中最突出的人和事加以整理、總結和宣傳,呼籲更多的企業在這方面作出貢獻,對所有負責任的企業,都會帶來效仿和促進的作用。所以,他會投入時間和精力,支持這項工作。

企業參選可作出新奉獻

陳有慶還認為,作為一個企業在參加評選後的主要收穫會有兩方面,一是對企業本身的激勵。他稱,榮譽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更重要的是,企業經理人會很好地總結成功之處,結合主流社會的新要求,作出新奉獻和落實新責任。另一方面,是對其他企業的鼓舞,給那些有志和有能力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帶出榜樣的力量。

在訪談中,陳有慶表示:「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更加努力,爭取作出新貢獻。」這不禁讓人想起「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此話,也讓人深深感受到陳有慶那服務他人和造福社會的奉獻愛心和中華民族崇高的美德。